李玫瑾孩子该打就要打,不管不骂不罚培

北京中科白癫分医院 https://m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朋友你好,见字如面,我是教师君。

当今社会,有三大原谅:来都来了,大过年的,还是孩子。

特别是“还是孩子”这句,成了无数家长在孩子闯祸时,企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借口。

有人说,“熊孩子”就该打,不打不长记性。

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认为惩罚式教育只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

那,孩子究竟能不能打呢?

公安大学教授李玫瑾说:

“人的成长过程中,要形成一些东西,除了爱之外,还要有敬畏。

如果孩子违法了,惩罚实际上是一种保护,让他知道怕,知道后悔,以后再也不敢了,真的让他不敢了才是保护他。”

言外之意,就是孩子犯了错,应该惩罚,孩子知道怕,才不会再犯。

打不是目的,让孩子有所敬畏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罗翔也说过:

“人之所以罪恶,是因为失去了敬畏之心!”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敬畏必遭灾殃。

在孩子行为有偏差的时候,有些家长不以为然,甚至为孩子开脱。

把“小孩子不懂事,别跟他计较”挂在嘴边。

结果,孩子的拳头先落在了他们自己身上。

一个10岁男孩,挥舞着拳头向母亲的头部打去,拳拳到肉,招招致命,母亲一点反抗迹象都没有。

在人来人往的广场上,一个孩子想买玩具,被母亲拒绝后,狠狠地扯母亲的头发,往死里掐母亲的脖子,直到母亲答应买玩具才松手。

拳头落在身上,痛在心里,他们大概也没想到,倾尽全力给孩子更好的生活,到头来却养出白眼狼。

像这样,把父母当“仇人”的孩子不在少数。

一位母亲,为了劝说儿子读书,不惜在大庭广众之下给孩子下跪。

孩子却无动于衷,翘着二郎腿玩手机,还拍下母亲下跪的照片发朋友圈,配文“开心每一天”。

一对父子发生争执,90岁老父亲给儿子下跪,行三拜之礼,儿子却不以为然,一边抽烟,一边骂父亲是“老畜生”。

父母爱孩子是天性,但过度宠爱,就是溺爱。

你以为对孩子有求必应、千依百顺,就能让孩子懂事,长大后感恩父母。

殊不知,“我还小,所有人都要让着我”,这种思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他们从不觉得自己的言行有什么不对,养成了任性、蛮横、不尊重长辈的坏习惯,长大后习惯性地要求周围人都顺着他。

可是,不是四海之内皆你妈,没人有义务无条件包容他。

现实给他的那记耳光只会更响亮,摔得更疼。

杜布森博士在《勇于管教》中有一段关于规矩的话:

“如果悬崖边上设有栏杆,那么人就敢靠着栏杆往下看,因为不会害怕摔下去。

如果没有栏杆,大家在离悬崖很远的地方就停住了,更别说站在悬崖边往下看了。

栏杆就是界限,知道界限的孩子会有安全感,相反,没有界限的孩子没有安全感,因为他不知道安全的尺度在哪里。”

被溺爱的孩子,就像站在悬崖边上,不知道自己哪些行为可以,哪些行为不可以。

于是,只能不断地去试探底线,最终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在四川一辆公交车上,一个7岁男孩不停地用脚踢旁边的男子。

男子忍无可忍,像拎小鸡一样,把男孩拎起来,狠狠扔在地上,对着他的头猛踹好几下。

等到车上的人反应过来时,孩子已经瘫倒在地。

孩子犯“小错”时不加以管教,等到大错铸成,已经为时晚矣。

一对夫妻,带6岁儿子去美国洛杉矶度假。

男孩可能是第一次坐飞机,整个人都很兴奋,全程上蹿下跳,叽叽喳喳,还不断地骚扰邻座小哥,对他拳打脚踢。

小哥礼貌地请求男孩家长,管管自己孩子。

男孩父母不但不阻止,还辱骂小哥,随后争吵演变为肢体冲突。

飞机落地后,迎接这一家三口的,是机场警察局、海关边防局以及FBI,共20多名执法人员。

海关以故意伤人罪拒绝他们一家入境,并于次日凌晨,遣返他们回国。

以后再想去美国,可能都成问题。

“熊孩子”的背后,都有一个“熊家长”。

“熊家长”舍不得教育孩子,早晚这个社会会替他狠狠教育。

伊索寓言中有一篇《小偷和他的母亲》的故事:

一个小偷被判了死刑,在行刑前想见见母亲。

他说要跟母亲说悄悄话,当母亲将耳朵贴近的时候,他突然狠狠地咬住母亲的耳朵,差点撕下来。

他愤愤地说:这是对她的惩罚。如果我第一次把东西带回家时,她能打我一顿,而不是笑着说‘别让人看见’,我就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父母过度溺爱,包办一切,以爱为名,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

孩子在撞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不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只会责怪父母当初没有好好教育。

父母在孩子犯错时,一味袒护,不是为了孩子好,而是害了他。

捷克教育教夸美纽斯说:

“犯了过错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是他们之所以受到惩罚,不是因为他们犯了错,而是要让他们日后不去犯错。”

教育从来不是放纵,适度惩罚才会让教育真正变得有力量。

不是赞同体罚,体罚也不应该成为教育孩子的常规方法。

但,“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在孩子还小的时候,犯了错不加以管教,长大了就会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

惯子如杀子,触碰道德底线的事,必须严加管教,把孩子“打”回正确的道路上。

没有哪个孩子喜欢听大道理,大多数时候,你苦口婆心讲的那些,孩子都会左耳进右耳出。

所以,教育要有惩罚手段。

一个10岁男孩,爱捣乱、欺负同学,被校车拒载三天。

男孩父亲知道后,没有护犊子,而是对儿子做出惩罚:

连续一个星期跑步上学,无论刮风下雨。

家到学校的距离是1.6千米,这位父亲每天开车跟随,监督孩子。

他说:“给孩子一点教训,你不必动手,有些时候你让他们很难受,这恰恰能教育他们。”

确实如此,假如这位父亲毫无原则地袒护他、无底线地纵容他,总有一天会滋养出一个恶魔。

但这位父亲没有视而不见,而是及时出手干预,将孩子拉入正轨。

相信往后这个小男孩一想起令他无比难受的8千米,就不敢轻易欺凌同学。

正所谓,“子不教,父之过”。

没有天生的熊孩子,只有错误的教育方式和缺位的父母。

从前,人们崇尚棍棒教育,在严厉的管教下,孩子不易走歪路。

如今,不提倡打孩子,大家也不舍得打孩子,一些道理,父母只能掰开了,揉碎了讲给孩子听。

可孩子只当是噪音,下次还敢犯。

我们不赞扬暴力,但当孩子犯了原则性错误时,可以像这位父亲一样,采取适当的惩罚方式,让孩子改掉陋习,做一个合格的人。

与其让他们成年后被社会“鞭打”,不如从小就严加管教。

给孩子立规矩要趁早,父母的溺爱纵容,只会变成日后的麻烦。

教育中,有爱有畏,才有敬。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41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