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我们探讨了挫折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个体是如何应对挫折的。
人的一生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是不断适应社会生活环境,追求理想实现的过程,也是人的个性和谐发展的过程。所谓适应是指个体与他生活和工作的环境之间保持协调的、平衡的、适应的关系,以满足人的需要,促进个体成长与心理发展的过程。良好适应是人们心理健康、个性健全发展的重要指标;不良适应也是心理不健康,个性不健全的标志之一。
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个体遇到挫折后,不良的适应反应表现在以下方面:
对同事、朋友持对立态度与情绪,如发牢骚、恶语中伤、持不友好的态度、故意破坏工具与设备等,这是攻击性的反应形式。当出现这种攻击性行为时,应该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妥善解决。
不能明辨是非曲直,容易受暗示,轻信谣言,有盲从心理,不能用理智控制感情,耍小孩脾气等,这实际是一种退化反应。
不接受别人的好言相劝,听不进不同意见,固执己见,故步自封,盲目排斥新技术、新思想与新观念,对客观事物持刻板式的反应。这表现了固着反应形式。
对任何事情都不感兴趣,心灰意冷、自暴自弃,或表现出安于现状,得过且过,这是挫折后的冷漠反应。
健全的个性是良好适应的心理条件。矫正不良的性格,培养健全的个性特征,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遇事要沉着、冷静、稳重、理智,三思而后行;②要有科学的态度与实事求是的精神,能面对现实正视困难,解决矛盾;③有广泛的兴趣与爱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④锻炼自己坚强的意志品质,做到胜不骄,败不馁,能适应顺逆环境;⑤培养活泼开朗的性格,保持乐观的情绪;⑥要有爱科学、追求真理,勤于实践的品质;⑦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事团结互助,和睦相处;⑧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有崇高理想与高尚情操。
在生活实践中学到的某些对付或适应挫折情境的方式,称为防御机制。和人体生理活动具有一种保持生理、生化活动相对稳定和平衡的能力一样,心理活动也同样具有恢复与保持情绪上的平衡并保持心情安宁与稳定的机能,即心理防御机能。
防御有积极与消极两种作用,防御机制本身,并非异常或病态心理,但是运用过分或不当,以致阻碍个人对周围社会环境的适应,就可能导致心理变态。
防御的具体方式有以下几种。
压抑作用在生活与实践中,人们把意识所不能接受的、使人感到困扰或痛苦的欲望、观念或经验,不知不觉地压抑到无意识之中,以致在一般情况下,不能意识或回忆,这种心理作用叫做压抑。压抑的结果,确实可以减轻主体的某些焦虑,获得暂时的安全感。但是,被压抑的欲望并不会完全消失,而是深藏在潜意识中,可能再经化装(以梦境或异常行为)表现出来,阻碍个性的健康发展。
隔离所谓“隔离”是把部分的事实从意识境界中加以隔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引起精神上的不愉快。最常被隔离的是与事实相关的个人感觉部分,因为此种感觉易引起焦虑与不安。比如,人死了,不说死掉而用“仙逝”、“长眠”、“归天”,个体在感觉上就不会因“死”的感觉而悲伤或有不祥的感觉;有人把“厕所”说成“去唱歌”,也是一种隔离。“隔离”是把“观念”与“感觉”分开。
合理化作用在某种情况下,个人的动机和行为不符合社会价值标准,或者不能达到目标时,为了避免因挫折而产生焦虑的痛苦,以及维持个人的自尊心理,往往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予一种“合理”的解释,也称“文饰作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①个人好恶。自己所作所为违背了自己的意愿,但个人又不愿承认,反而以自己的喜好与厌恶为理由来辩护,以达到维护个人的自尊心目的。所谓“酸葡萄心理”就是这种自我解嘲的方式。伊索寓言中,狐狸不承认自己没有能力,反而以葡萄是酸的为理由,说自己不想吃。这种违背个人心愿的解释,是很常见的,例如,在招聘员工时,某人因能力差,竞争太激烈,而退出应聘考试,他却说:“我不喜欢这种工作,我不愿应聘”,就是这种自卫方式。
②抱怨。即把自己的错误与过失归咎于自身以外的原因,或者推卸责任,以减轻自己内疚的一种适应方式。例如,某员工上班迟到了,把原因归于出了交通事故;生产指标没完成,却说是机器出了毛病,这都是常见的抱怨现象。
③实际需要。有时把个人不合理的所作所为,尽量说成是实际如何需要,目的在于说明自己身不由己的苦衷,取得他们的同情和体谅,以减少心理压力。例如,有人借出差或开会之机,游山玩水,却说是工作需要。
否认这是一种无意识的、较简单而原始的防卫机制。在人生道路上,总会碰到许多挫折、痛苦,甚至灾害,而人的意识根本不予承认,那些令人痛苦的事实就像根本没有发生一样,从而避免了心理上的不安和痛苦。这就是否认作用。小孩子闯了祸,常用双手蒙眼,鸵鸟式逃避追击,眼不见,心不烦,“掩耳盗铃”等均是否认作用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某人家中有不幸事情发生时,其不相信是真的,这种否认防卫能缓冲不幸事件的打击和内心痛苦。
移情移情是指原先对某些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如不合社会规范或具有危险性或不为自我意识所允许等,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较安全、较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例如:有位被上司责备的先生回家后因情绪不佳,就借题发挥骂了太太一顿,而做太太的莫名其妙挨了丈夫骂,心里不愉快,刚好小孩在旁边吵,就顺手给了他一巴掌,儿子平白无故挨了巴掌,满腔怒火地走开,正好遇上家中小黑狗向他走来,就顺势踢了小黑狗一脚,这些都是移情的例子。“打狗看主人”、“爱屋及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都是移情的例子。移情不一定只出现在负面的感受上(如憎恶、愤怒等),有时正面的感受(如喜爱等)我们也会作出同样的处理。例如:一位结婚多年,膝下尤虚的老师,将其全部心力用于关怀他的学生,就是正移情的例子。
投射投射作用也是基本的心理防御之一。某个人将自己所不喜欢的或不能接受的观念、欲望、态度或性格特征等转移到别人身上,在无意识中减轻自己的内疚,并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安全感,这就是投射作用。平时人们所说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是投射机制的表现。
退行退行是指个体在遭遇到挫折时,表现出其年龄所不应有之幼稚行为反应,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例如,已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儿童,因母亲生了弟妹或家中突遭变故,而表现出尿床、吸吮拇指、好哭、极端依赖等婴幼儿时期的行为。
当人长大成人后,本来应该运用成人的方法和态度来处理事情,但在某些情况中,由于某些原因,采用较幼稚的行为反应,并非不可。例如,做父亲的在地上扮马扮牛给孩子骑,做妻子的偶然向丈夫撒娇等,偶然“倒退”,反而会给生活增添不少情趣与色彩。但如常常“退化”,使用较原始而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困难,而已利用自己的退化行为来争取别人的同情与照顾,用以避免面对现实的问题与痛苦,其退化就不仅是一种现象,而是一种心理症状了。
代替作用当个人行为不为社会所接受时,人们往往把行为转向其他对象,取而代之。这种现象叫代替作用。代替有升华和补偿两种方式。
①升华,即指那些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与本能的冲动,加以改变、净化、提高,成为符合社会标准的、高尚的追求。
②补偿,即指个人行为遭受挫折或因个人生理缺陷、能力所限,不能达到目的时,以其他成功的活动方式来代替。例如,盲人的触觉特别灵敏,聋哑人心灵手巧,是生理心理的补偿作用。补偿可以消除个人的自卑感与不适感,但过分补偿也可能导致心理活动的畸形。
心理防御机制是每个人都拥有且需要面对的心理状态,在全面了解的同时合理使用它们,能使个体更好的应对挫折,收获更好的自己。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如果您在日常生活中,有关心理学方面的烦恼和疑惑,欢迎一起学习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