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走出少年羊的屋顶悖论

本收费专栏是配套《中学生如何写出优秀议论文·原理》的议论文高分实战专栏(初中版)。凡购买本专栏者即可免费获得《中学生如何写出优秀议论文·原理》(完整修订版字)。

这是目前我见过的最好的议论文实战教程,

中考高分议论文实战30课,每一道真题从三层阶梯进行引领:

1.题解逻辑:精准审题成功一半

2.哲理思辨:深度立意高分保障

3.构思成篇:精炼表达挑战满分

每一课都能提升你的审美,为你激发出让人惊艳的创造。

还有30篇满分范文,让你有据可依,进步看得见!

正课开始:

真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伊索寓言》里有个故事叫《屋顶上的山羊》。故事的大意是:站在屋顶上吃稻草的山羊嘲笑地上饥饿觅食的狼的无能,狼鄙夷地说:“只要你敢跟我站在同一平面上,你就会明白谁才是真正的强者!”

的确,世上的“屋顶”五花八门,环境、地位、权势、金钱等,都有可能让我们产生高高在上的错觉,只有排除“屋顶”的干扰,才能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知。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羊嘲笑狼,是因为被屋顶干扰了自我认知

1题解逻辑:精准审题成功一半

这是初三期中考试的一道真题。用《伊索寓言》里的这一个故事来考初三的孩子,难度不是一点点大,特别是后面对“屋顶”的意义定位:“屋顶”是指“环境、地位、权势、金钱等”,这显然是一个成人视角的定位,对于很多少年来说,也许都是无法承受之重。这些词汇如果非要放在校园现实中来探究,揭开的伤疤将引发极端痛楚,恐怕也不是中考这个形式能够承担得了的。但这也并不是说这个题目材料就不可取,引导少年去思考生活真相、社会真相,并非不当,且也正在渐渐成为中、高考的命题趋势。作为中考生,我们只有努力提升自己的审美思辨,同时能深刻理解考试的性质和原理,不管作文题材料看似多么稀奇古怪,都能理顺内在逻辑,找出恰当立论角度,写出高分乃至满分作文来。

这个材料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寓言主要内容,后一部分是立意方向提示。这个立意方向显然是以“屋顶羊”为主角的,也就是所谓“获得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是对“屋顶羊”的“自我”认知。从“自我”意义来说,就是要求中考生把自己当成“屋顶羊”来思考。

这是不是一个非常奇怪的定位?

从客观事实来说,选择做羊和做狼,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

从一般的俗世意义来说,做羊属于被圈养的,做狼属于自由谋生的,若从积极人生的角度来说,应该不会选择做羊,而要选择做狼,才符合自由、进取、拼搏之类的人生信条。

从此题材料的立意角度来说,选择做狼肯定是偏题了,必须先选择做羊,然后再来思考要做一只怎样的羊,这就又与俗世意义冲突了。

这是一个悖论:做羊有违积极的人生信条,做狼却会被判偏题。

要走出这个悖论,先得放下俗世意义,完完全全进入题目材料的逻辑,从材料逻辑中发现新的意义。这也是很多同学在写考试作文时容易困惑的地方。很多同学有生活常识的积累,对生活中的真假、是非、善恶、美丑都有一定的常识储备,所以在审视题目材料时,往往容易先入为主,而忽略了题目材料本身的逻辑。

这个题目材料并不是在讨论做羊或者做狼,而是讨论做人该如何排除“屋顶”的干扰,正确认识自我。题目材料中狼的出现,只是作为羊这个事物的一种衬托,来表现出羊的“不能认识自我”。而阻碍羊“不能认识自我”的,便是“屋顶”。只不过因为羊和狼在实际意义中有悬殊的实力对比,正好可以用来说明“屋顶”对羊的自我遮蔽意义。如果把这个材料中的“屋顶”换成挂在檐下的鸟笼,把羊换成伶牙俐齿的“黄鹂”,把狼换成饥饿的“流浪猫”,材料内在的逻辑依然不会变。

也就是说,在这个题目中,其实不用讨论做羊还是做狼,需要讨论的是“屋顶”和“认识自我”的关系。

这是在实际考试中很容易掉进去的第一个陷阱。

在讨论“屋顶”和“认识自我”的关系的时候,一不小心又会陷入一个新悖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