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熊猫碰上了川剧、流行乐、rap、民族风曲,这样奇妙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
在中丹大熊猫文化交流活动中,大熊猫“星二”和“毛二”承载着中国人民的美好心愿,漂洋过海赴丹麦参加为期15年的大熊猫科研保护国际合作。
与此同时,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推出了全国首部大熊猫主题原创少儿音乐剧——《熊猫童话》。剧中将“毛二”描述为一只灰色大熊猫,由于自小与别人不一样,有些自卑。一个偶然的机会,“毛二”来到小熊猫村,通过在小熊猫村的历练,明白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逐渐拾回自信,最终回到大熊猫村参与竞选中丹大熊猫使者的故事。
《熊猫童话》共有23名小演员参与演出,7到13岁,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混龄班级。孩子们自己会组一个梯队,大孩子带小孩子,从学习剧本、熟读台词、熟背台词、会演会唱会跳,整个过程一个月的时间。他们还不能落下功课,上午学习,下午就开始彩排,完了之后还需要自己找老师补习,甚至牺牲了周六周末的休息时间,全天standby,在进行排练。
现实可不如童话般简单美好,孩子们在排练过程中状况百出,找不到表演的状态,甚至感到力不从心。然而主创团队依然认为只有孩子才能把熊猫的天真、憨直、呆萌表现的淋漓尽致。在排练中,他们做了一个冒险的尝试:去掉B角,并且将排练方式调整为一对一辅导。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部音乐剧的主创团队前期分布在四个地方。执行总导演在美国、编剧在北京、艺术总监在贵阳、音乐总监在中国香港、制片人陈诚则在成都。大家每天的会议都是通过语音和视频互相问候早安、晚安开始。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在没有完整音乐的情况下,导演组只能让孩子们根据简谱,先记熟旋律。为了抢时间,赶进度,哪段曲子先做出来,就先排哪一幕,没有半刻松懈。
4月4日,《熊猫童话》在成都金沙剧场迎来了第一次公演。大型道具前一天晚上才到位,所以这也是小演员们第一次正式熟悉场地和所有的舞台道具。当第一次演出完整呈现于主创人员眼前时,制片人陈诚说:“整个过程我都是很紧张同时也是很感动的,我觉得感动就是孩子们的变化,我真的没有想到他们能够这么好的完成,就是觉得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4月9日整个音乐剧团队共赴丹麦,为丹麦的观众展现了一场来自中国的视听盛宴。历时一个月的紧张排练,收获丹麦观众掌声的同时,也通过大熊猫这个载体,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大熊猫保护事业以及我国多样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熊猫童话》融入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四川特色,包括川剧变脸、皮影戏、羌鼓舞、肩铃舞等。当川剧与流行音乐融合,民族风曲与rap碰撞,加上呆萌的大熊猫,这样奇妙的组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主创人员表示,希望在今年内把《熊猫童话》做成中文版本,在现有基础上加以优化后和大家见面。
“六一”儿童节和表演节目永远密不可分,快来跟我们分享你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场演出和妈妈“超强”的化妆术吧!八卦网友和小编等你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